在教育科研的整個過程中,課題一旦確定,實施則變?yōu)槿^程的核心,一個課題無論選題多好,研究方案設計多么完善,如果不付諸實施,只能變成一紙空文。有些教師在實施操作過程中,感覺研究的內容越來越多,范圍越來越寬,或實施一段時間后覺得無法再深入下去了,這些均是實施過程的調控不當所成。所以,研究的調控工作在教育科研的整個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。
(一)研究計劃的調控
研究計劃即課題實施方案,其中實驗措施及步驟是實驗操作的關鍵內容,一項研究的計劃步驟一旦確定,沒有特殊原因,一般不得任意改變,否則會影響研究設計和研究效果。如果確定需要調整、修改或補充實驗計劃,一定要認真研究,反復討論,方可變動。
(二)研究要素的調控
研究要素一般包含研究者、被研究者、研究方法、研究條件、研究課題、研究成果等,其中研究者、被研究者、研究目標、研究條件等要素,是研究過程中的主控要素。實驗班、對比班及人數(shù),課題組長,主研人員等一般都不能隨意變動,要相對穩(wěn)定。
(三)研究過程的調控
教育科研是一種有計劃、有目的、有意識的認識活動,它與一般的工作總結、經(jīng)驗總結不同,需要經(jīng)歷一個科學而嚴密的研究過程。一項具體的課題研究需要經(jīng)過五個研究過程:選擇研究課題,制定研究計劃,實施研究活動,整理、加工、分析研究材料,撰寫研究報告,要經(jīng)常深入實際,收集信息,分析比較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即時反饋,不斷調整和調控,以保證整個研究活動的正常進行。
(四)實驗因素和非實驗因素的調控
教育研究特別是教育實驗研究,在實施研究的活動過程中,要注意實驗因素和非實驗因素的調控。如實驗班和對照班的班級、人數(shù)要相對穩(wěn)定,實驗目標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。例如探索素質教育的評估指標體系,就不能在研究過程中又把實施素質教育的途徑、方法等納入實驗目標,擴大實驗因子。在實驗研究中還應隨時對非實驗因子進行控制,例如探索英雄的榜樣作用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形成的影響,實驗因素之一是英雄的榜樣作用,而非英雄的榜樣作用則是非實驗因子,就應加以控制。
(五)課題資料的搜集及處理
課題資料主要包括研究材料和結題材料。
研究材料的主要有:
1.依據(jù)性資料:有關著作、文摘、情報等理論性資料;有關政策、法規(guī)、文件等政策性資料;有關調查報告、調查數(shù)據(jù)等實踐性資料。
2.計劃性資料:研究方案、實施意見、工作計劃、開題報告、有關可行性論證等。
3.基礎性資料:主要指研究者、被研究者的有關材料和研究條件等。
4.專題性資料:主要指研究過程中的專項總結、專題調查、專題討論、專題報告、專項檢測等。
5.過程性資料:如教案、課堂記錄(包括相片資料和錄像資料)、課后分析、觀察記錄、典型事例、家長意見、課題申請書、任務書、專家咨詢意見、結題鑒定等。
6.實效性資料:實驗個體變化和群體變化資料,考試題、考試成績,學生作業(yè)、小制作,實物教具,獲獎資料等。
7.總結性資料:階段總結,學期、學年總結,經(jīng)驗總結,學術論文等。
結題材料主要有:
?。?)主材料:研究報告、工作報告、檢測報告、調查報告、專著等。
?。?)附件材料:除主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,如課題組成員論文、檢測的原始數(shù)據(jù)、學生的典型案例等。